业务范围
涌现2025·科创之力
来源:m6米乐最新网址    发布时间:2025-04-25 00:35:27

  涌现2025·科创之力 【联动】探“谷 ”寻新,中部六省新质生产力一线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部地区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矩阵。2025 年全国两会前夕,我们跨越六省,探访“中国声谷” “中国光谷”“中国动力谷”“中国稀金谷”“中原农谷”“晋创谷”,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部答案——这里是科技强国的“试验田”,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新脊梁”!

  3月2日上午,潇湘晨报·晨视频联合大象新闻、湖北经视、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视讯、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山西广播电视台等共同策划并推出 《探“谷 ”寻新——中部六省新质生产力一线报告》全国融媒联动直播。在这场2.5小时的直播中,网友们跟随各路记者的脚步,感受中部六省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3月2日,潇湘晨报记者来到株洲制造名城展示中心。这里是湖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内最大的动力产业专业展示馆,在这里,可以尽情领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历史和技术创新的惊奇成就。

  “你现在看到的是我们出口到马其顿的ZEMU01型动车组1:1复刻模型,这是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第一个动车组项目。”制造名城展示中心解说员陈玉玲自豪地介绍道。在轨道交通展厅,一辆红黄蓝三色为主色调的车头十分醒目。ZEMU01型动车组不仅是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第一个动车组项目,也是中国动车组产品符合欧洲TSI要求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单,意味着中国企业制造动车组的实力得到了掌握铁路市场话语权的欧盟认可。

  “2021年,中国首列出口欧洲双层动车组在中车株机公司下线,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满足TSI标准(欧盟铁路相互连通技术规范)的双层动车组,运用于奥地利、德国、匈牙利等5个国家的铁路线。”陈玉玲介绍。慢慢的变多的“株洲造”通过“一带一路”走向众多国家。在改变世界的同时,株洲的发展格局也随之拓宽。

  在展示中心,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展厅,里面却密密麻麻陈列了株洲创新研发的各项核心技术。其中,两位院士的照片尤为醒目,“这是诞生在企业内部的院士,见证了株洲的发展历史。”陈玉玲介绍说。被称为“中国电力机车之父”的刘友梅,曾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速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轨道电力牵引动力装备的设计与研发,填补了我国电力机车的多项空白。刘友梅曾说:“这辈子我哪都不去,就在株洲搞科研。”丁荣军是江苏人,从西南交通大学电力机车专业毕业后,入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中车株洲所前身),扎根30余载。他率团队立足于自主研发,和垄断,形成了一批专利技术和系列新产品,结束了我国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没有自主“机芯”的历史,使中国变成全球上少数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之一。

  看完了轨道交通厅,接下来的通用航空厅同样精彩。“株洲的通用航空产业历程可以追溯到1954年,当时我们研发出了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陈玉玲介绍。通用航空展厅里,一架造型优雅的小型飞机摆在“C位”。“喜欢追剧的朋友可能会觉得眼熟,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女主角驾驶的正是株洲生产的‘阿若拉’飞机。”陈玉玲介绍。“阿若拉”是由山河星航自主研制的单发双座、常规布局、全碳纤维复合材料飞机,是我国首个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的轻型运动飞机,适用于私人飞行、飞行培训、飞行体验、飞行表演、航拍航测和遥感等应用领域。

  去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四个字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低空经济慢慢的变成了株洲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我们株洲的芦淞通用机场空域是全省首批低空空域改革试点,为了让大家感受低空飞行的乐趣,株洲试运营开通了两条运营路线,分别是株洲到张家界、株洲到井冈山。”陈玉玲说。

  株洲工业何以争先?在制造名城展示中心我们大家可以找到答案。老工业裂变,新产业崛起,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等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北斗、永磁动力、AI与大数据等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加速构建。向新而行、向高而攀,株洲制造业整体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起具有株洲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挺起制造名城“脊梁”。

  春光作序,田间地头农事忙,中原农谷种业基地已经是一片春天的新绿。在中原农谷种业基地,可以见识到我国近百年来的小麦品种。在直播间里,只见一片绿油油的土地,在这里竟种植了400多种小麦。其中,“普冰03”是明星般的存在。

  上世纪30年代,就有西方学者尝试将冰草优秀的抗旱、抗寒、高产基因引入小麦,可是始终没成功。更有人断言,小麦和冰草的远缘杂交是条死胡同。但这条“死胡同”,在中原农谷的试验基地里走通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立会率团队实现了“小麦—冰草”的远缘杂交,拓展了小麦育种的新空间,其研发的新品种“普冰03”,以666万元的价格,实现市场转化。

  从“光芯屏端网”产业链到“无人机+”的立体延伸,荆楚大地正以追光速度锻造新质生产力。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又称“中国光谷”,是观察我们国家科技创新的一面镜子。

  在直播中,只见机库缓缓打开,一架黑色的无人机出现在网友们眼前。不要小看它,它要帮助城管局执行森林防火的任务。“每天早上9点、11点、3点、5点,它会分时段执行森林防火的任务。镜头配备广角、变焦、红外线等功能,红外线对火点、烟雾非常敏感,平台对应了相应的AI算法。一经发现火电和烟雾,平台能直接通知城管局与街道办,及时处置火情。”普宙科技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新能源汽车离不开新能源电机,电机里面就有稀金谷的磁材。”赣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谢海向直播间的网友们介绍道。

  稀土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被大范围的应用于炼钢、炼油、光学、航空航天及高新电子产业中。有着“稀土王国”美誉的江西赣州,每年可为世界贡献70%的中重稀土。多年来,赣州聚力打造产业新城——中国稀金谷,吸引科研平台攻关关键技术,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形成采选—冶炼—稀土合金—稀土永磁等功能材料及应用产业链,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让高铁跑得更稳,让手术刀装上‘透视眼’,同时还能让我们的城市拥有‘智慧大脑’……”这就是传感的作用。在位于安徽蚌埠的“中国传感谷”,这里聚焦智能传感器生态体系,让机器更智能、让生活更智慧。从研发到应用,安徽如何为“感知中国”注入新动能?

  传感器产业一直是蚌埠的优势产业,上世纪90年代初,蚌埠就是中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进入万物互联时代,蚌埠依托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大院大所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全力推动全市传感器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迈进,成为全省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目前,位于蚌埠的中国传感谷已集聚企业超200家,获评全国十大高质量传感器园区,形成了智能传感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

  在直播的最后一站,记者走进位于山西太原的晋创谷·太原。这里是前沿技术的“孵化园”,长满了硬核“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