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成县立足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魅力城乡,突出“三个坚持”,抓好“三个关键”,落实“三个保障”,创新开展农村公路大养护,切实提高安全保障和通行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先后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省级示范县和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始终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作为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重点,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措施办法。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分管通过“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工作一线督导调研,现场办公、全力推进,出台《成县农村公路集中养护月活动实施方案》,逐一明确工作措施、规定要求,推动建立县、乡、村、社四级联动责任体系。二是坚持系统谋划。制定《成县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方面的要求》《成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手册》等,明确养护标准、管理标准、质量检查标准,全面建立公路管养标准化体系。去年以来,累计投入710万元精心打造了S222西吉至燕子砭公路成县段、X518县城至二郎段、X519小川至黄陈公路、小湾至赵山旅游公路和乡村主干线条美丽公路示范路段,全面推动农村公路管有方向、养有标准。三是坚持整体推进。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农村公路考核实施方案等,将公路养护作为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的重点内容。扎实开展“清脏、治乱、增绿、除患”专项行动,累计投入资金186万元,因地制宜建成绿化带560多公里,种植行道树1100公里,建成微地形、小节点143处,栽植马莲等乡土绿植1600余公里,逐步建成了“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层次丰富、功能齐全”的生态廊道特色景观。
一是关键在“精细上”下功夫。通过向上争取、自筹资金、群众投工投劳等,常态化清扫路面砂土、落石、垃圾,确保路面干净整洁。同时,坚持因地施策,对垮塌路基边坡加固处理,对裂缝路面采用沥青灌缝处置,对坑槽、翻浆路面填补、修复,确保路面平整顺畅。去年以来,先后投工投劳6.69万人次,机械3800余台次,整修路肩1120公里,疏通边沟961公里,清理塌方(滑坡)2.82万立方米。二是关键在“常态上”下功夫。加强日常巡查检查,246条道路严格落实“路长制+警长制”管理,全面进行拉网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风险隐患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确保处治一处、巩固一处,真正让每一条农村公路都有人管、有人养。常态化开展损害公路路产及路权综合整治行动,对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乱倒垃圾、堆放物品、占道经营、乱搭乱建、打场晒粮等行为集中整治,对违法设置的非公路标志标牌、未经许可广告牌、宣传标语坚决拆除,依法保护公路路产路权的完整。去年以来,先后开展隐患排查80余次,针对发现的140余条问题精准治理。三是关键在“全面上”下功夫。在17个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建制村设立交管室,配备1—2名交通安全劝导员,对辖区内机动车辆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提醒,并将公路管护写入村规民约推动日常管理延伸到村、触角到组,形成以点带面、多点连片、连片成网、功能完善的公路管护网络,全县农村公路通畅率达100%。修订完善公路保畅应急预案,持续开展路域环境整治,不断的提高交通运输法治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去年以来,开展联合执法检查40余次,办理路产损坏案件20件,收缴路产赔偿费约7万元。
一是落实制度保障。出台《成县农村公路集中养护整修活动实施方案》《成县农村公路网规划(2023-2035年)》等,将路长制与农村公路养护机制有效结合,建立了覆盖县、乡、村道的三级“路长”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路长的职责和权限,形成“路长”巡路,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全覆盖。同时,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对县乡村道质量缺陷期内出现的公路病害,及时进行处治管养。二是落实资金保障。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列支。去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85万元对1505公里省、县、乡、村道进行投保,为全县农村公路灾后修复系上安全带。同时,筹措资金199万元对农村公路大养护行动中表现突出的乡镇进行奖励。全县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90%,群众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不断的提高。三是落实宣传保障。加大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的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全方位、无死角、多角度广泛宣传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同营造干群同心、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大力宣扬先进镇村养护效果,让“共管、共养、共治、共享”的理念根治于心,引导广大群众支持配合、主动参与,为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奠定群众基础,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为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交通环境奠定坚实基础。去年以来,开展宣传活动3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4000余份,参与群众达2万余人,全面营造了和谐共建的良好氛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下一篇: 夜半“维护侠”现身烟台高速